SBOBET体育官网手机app12月5日,人民幣匯率強勢反彈,重返“6”時代。伴隨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外資也在加速流入。外資機構表示,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建議增配中國資產,看好A股長期投資價值。 內外因素疊加 5日早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舉躍升至6元時代。隨后,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報6.9900元,同樣升破7元大關。 Wind數據顯示,截至16時30分,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9521元,較前收盤價漲735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9561元,較前收盤價漲819個基點。 業內人士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強受內外部因素疊加影響。 從外部因素看,美元指數見頂跡象顯現,人民幣匯率的被動貶值壓力趨弱。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由于美國CPI數據低于預期,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化預期走強,在美元大幅走弱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強勁反彈。 從內部因素看,國內穩增長政策措施持續發力,市場對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信心得到提振。上述研究報告稱,11月地產政策以及貨幣調控對經濟預期帶來正面影響,是人民幣匯率走強的主要原因。 保持基本穩定有支撐 相關部門多次表示,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業內人士認為,從基本面和政策面來看,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有支撐。 “我國經濟向上動能進一步增強,經濟基本面預期改善,疊加美元指數明顯回落,非美貨幣相對美元普遍升值,人民幣對美元走強是必然趨勢。”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說。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認為,后續人民幣匯率可能重回常態化雙向波動態勢,2023年人民幣匯率可能走穩并升值。常冉分析,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將由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轉變為內部因素主導,即人民幣匯率走強的主邏輯來自于國內經濟修復的數據支撐。 “從明年外部因素看,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走向尾聲,后續可能保持中性并醞釀放松,美元對人民幣造成的貶值壓力減弱;從內部因素看,在政策推動、經濟預期好轉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將在一定范圍內保持雙向波動,并可能小幅升值。”常冉表示。 外資加速流入 隨著人民幣匯率走強,外資加速流入。Wind數據顯示,12月初僅三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就凈流入A股超過200億元。 不少市場觀點認為,北向資金之所以大幅回流A股,最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經濟穩定增長預期進一步明確。日前,多家外資機構表示,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具備估值吸引力,看好其長期投資價值。 美國資管巨頭富蘭克林鄧普頓新興市場股票團隊認為,相對全球其他市場,其對中國股市可能展現出的投資前景表示樂觀。高盛表示,繼續給予A股市場“高配”的建議,預計2023年A股估值會明顯回升。 為進一步提高外資投資A股便利性,證監會日前表示,正研究制定外資適用特定短線交易制度的兩項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參照境內公募基金按產品計算持有證券數量,以及豁免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適用特定短線交易制度。 不少國際機構看好改革催生的投資機遇,中國資產的含金量將進一步提升。富達國際中國股票基金經理周文群表示,明確外資適用特定短線交易制度是在更精細的“顆粒度”上做出的監管安排,在提高外資投資便利性方面達到了新高度,將進一步激發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活力。
見習記者吳瞬 最低多少錢能買到一臺全新電視機? 部分電商平臺給出的答案是19寸的只要188元,而尺寸稍大一些的32寸液晶電視也不過338元。“一臺小小的手機都要幾千上萬元,這么大的電視機真是賣出了‘白菜價’。”一名消費者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液晶電視賣出“白菜價”的背后是跌跌不休的面板價格。過去多年,面板價格經常過山車式地上下“顛簸”,從一個周期走向另一個周期,目前正處在慘烈的下行周期中。 從去年9月至今年10月,液晶面板價格已經連跌15個月,幾乎所有主力規格產品都跌破總成本價。巨大壓力下,面板大廠們只能“減產自救”,10月下旬面板價格終于止跌回升,這或將是本輪周期見底信號。 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想打破“周期怪圈”,擺在中國面板大廠面前的路只有一條:攀登科技樹,沖刺全球高端產業鏈話語權。同時,面對各地仍不斷加碼的產能建設,面板大廠也在高喊:限制無序投資、低水平建設。 廠商日子不好過 液晶面板作為電視、顯示器等產品的核心組成部件,一般占到成本的60%以上。在本輪液晶面板下行周期中,面板大廠們日子更不好過,當前幾乎所有主力規格面板產品全部跌破總成本價,低端規格產品已跌破現金成本,各大面板廠商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 這些年中,面板廠商和電視、顯示器等終端廠家不斷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圍繞著面板價格激烈博弈,同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面板廠商間的價格戰也是毫不遜色。在這一輪輪的博弈中,面板行業一直被認為是“強周期性”行業,上一輪的上漲周期是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這一跨度達15個月的時間,堪稱面板企業的黃金期。 但從2021年9月至今年10月,面板價格跌跌不休。TrendForce集邦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9月,電視類液晶面板在65寸、55寸、43寸和32寸的均價分別為269美元、202美元、114美元和69美元;到了2022年10月下旬,價格已分別跌至107美元、81美元、48美元和27美元;相應跌幅分別為60.22%、59.90%、57.89%和60.86%。 隨著產品價格不斷下跌,面板大廠的利潤也是逐漸變薄乃至出現虧損。以京東方A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52.91億元,這一盈利規模在A股并不小,但總體趨勢卻是隨著產品價格的下滑而不斷走弱。今年一季度,京東方A的單季凈利潤還高達43.89億元,二季度卻快速減少到22.07億元,到了三季度則是單季虧損13.05億元。 與京東方A類似,TCL科技在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13.53億元,第三季度則為虧損3.83億元。其他面板廠今年的業績同樣不容樂觀。彩虹股份前三季度虧損21.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61.05%;維信諾前三季度虧損19.58億元,同比下降85.01%;深天馬情況稍好,但第三季度同樣出現854.92萬元的虧損,其第三季度扣非凈利潤為虧損2.38億元。 面板廠商們積極展開自救。為減少虧損和現金流出,在當前幾乎所有主力規格面板產品全部跌破總成本價的背景下,部分面板廠商甚至已明確價格紅線,實行“低于價格紅線不接單”策略,這一策略也正在奏效。 達成脆弱平衡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調研數據,2022年10月下旬,部分面板價格降勢漸止,其中電視面板更是集體迎來漲價。65寸、55寸、43寸、32寸電視面板目前均價分別為107美元、81美元、48美元、27美元,相比9月均上漲1美元。 對于面板價格在近期的積極變化,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范博毓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觀察到,需求的回溫主要是來自短期的旺季促銷需求帶動,預期年底至明年第一季整體需求仍會步入傳統淡季循環,價格上漲動能將再次放緩。” “從去年三季度開始,面板價格一路下探,但在9月份、10月份,可以明確看到,先是小尺寸面板開始止跌,到這個月幾乎所有尺寸價格都出現一定增長。”獨立研究機構Omdia顯示研究資深首席分析師吳榮兵說,“但我們判斷,這一輪價格變化只能是止跌,主要是因為需求不振的現象并沒有徹底改善。” TCL科技旗下華星光電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近期面板價格的企穩,一方面由于年底消費旺季到來,帶動了消費電子的需求,終端廠商增加了面板的備貨;另一方面,面板行業企業主動調低稼動率,持續地控制產能,減少了市場供應,一定程度改善了供需形勢,庫存水平的整體下降使得原來被嚴重壓低的面板價格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 在吳榮兵看來,本輪價格變化的主因在供應端,即因為面板廠主動且非常強力地控制產出,大幅削減產能,導致面板廠商能夠有底氣向他們的客戶提出報價上漲,但根源的需求端并沒有出現改善。“面板廠商虧得太多,就只能減少生產,減少失血。我們預計在整個四季度,面板廠商仍然會維持一個低稼動率的狀態,因此我更愿意將目前的情況判定為一個在底部的脆弱平衡。” 面板行業何時才能走出當前的困局? “如果在明年一季度晚期或二季度,市場需求能再次提振,才可以比較明確地說面板廠跳出了這一輪周期的底部。”吳榮兵說。 范博毓則直言,預期要到明年第二季度后。“隨著客戶再次啟動下半年旺季的備貨準備后,電視面板價格才有機會再次看到更明顯的漲幅。一方面,客戶庫存、整體供應鏈庫存在那時應該已經降至較低水位,另一方面,面板價格預期仍在低檔,只要需求回穩,客戶會更有意愿增加備貨。” 在群智咨詢(Sigmaintell)IT面板資深分析師陳炎看來,在供需兩股賽道同時拉動下,當前低端產品價格基本趨于穩定,主流產品及高階產品價格降幅持續收窄。顯示器面板價格有望年底全部止跌,但為進一步改善供需關系,面板廠仍需嚴格控產。明年隨著Dell等頭部品牌需求逐漸恢復,面板價格預計會在明年二季度開始微幅回彈。 面板廠商也開始出現樂觀情緒。京東方A在近期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三季度,行業內供給端出現稼動率的調整,下游客戶積極去化庫存,主流TV產品價格跌幅逐漸收窄,筑底跡象明顯。臨近年底,隨著促銷季需求有望回暖,面板價格有機會迎來結構性反彈。” 破局“周期怪圈” 借助減產大旗,面板廠商與終端廠商在面板價格上達成了脆弱平衡,但行業的周期變化仍在深刻影響著這個行業。為什么作為高科技產業的液晶面板卻像資源性的大宗商品一樣,陷入了“周期怪圈”?面板周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TCL科技旗下華星光電相關負責人直言:“對于面板產業而言,當某一種基于市場需求的液晶面板進入市場以后,企業利潤會猛增,發現機會后,其他企業會紛紛跟進投資生產。隨著供過于求出現,企業利潤驟減,甚至虧損。但面板價格下跌,一方面導致后進產能退出,另一方面導致液晶顯示的應用范圍迅速擴大,更多的應用需求被創造出來,這又導致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然后企業再次投資擴大生產,如此周而復始,這就是行業周期。”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高科技產品往往附加值較高,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近年來面板行業在中國的技術門檻不斷降低,使得大量資本涌入其中,建設了大量的產能,當供應遠大于需求的時候,庫存水平上升,勢必引發新一輪的行業周期。近幾輪的行業周期都是伴隨產能大幅釋放開始的,所以資本的投入、需求的變化是影響行業周期的主要因素。 在吳榮兵看來,面板行業的周期性變化,主因是面板廠商主要集中在東亞地區,同時面板廠商又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作為一個完全競爭的產品,它必然會是“供應過剩-供應緊張-供應過剩”的周期變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又迫使周期波動更大,但這是一種非正常的狀態。” 未來是否能夠削弱乃至完全規避行業的周期性影響? “基本上周期性循環是一定會發生的,只是在目前的產能規模下,以及廠家數量眾多的狀況下,這個周期性循環會非常劇烈地波動。”范博毓說,“只有在產能規模收斂、有廠商退出,或是廠商之間整合發生下,才有助于整體循環的波動縮小,走向較有秩序的發展,否則僅能仰賴面板廠之間的自我約束,透過減產控制達成供需的平衡。” 京東方A在互動易上指出:“唯有創新才能開創更多價值。行業周期性是低質量重復投資的產物,隨著競爭力弱的產能退出競爭,優質資源的集中將有能力推動顯示行業由周期性向成長性轉變。近年來LCD生產線已從大規模擴產的高速發展階段逐步進入成熟期,隨著存量產能逐步退出、新增產能總量有限且產能釋放節奏平緩,市場份額逐漸向公司在內的行業頭部企業集中。” TCL科技旗下華星光電相關負責人則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要限制國內顯示企業的無序投資和低水平建設;二是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動消費市場和場景不斷擴大。 上述負責人指出,目前國內企業控制著全球超過60%的液晶產能,而且還有進一步提升的態勢,具備了影響行業發展的能力,因此要讓行業回歸健康平穩發展軌道,減弱周期影響,國內的顯示行業要做出改變。“目前顯示面板投資主體已經10家以上且還有不斷增加的勢頭,遠遠多于日韓平均每個地區2家的均衡布局。無序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使得有限資源無序流動,不但限制了龍頭骨干企業未來進一步壯大的空間,也增加了供給的結構性過剩風險,因此有必要對國內重復無序建設的產能進行限制管理。”
11月22日電記者22日獲悉,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在給全體員工的郵件中表示,劉強東本人捐款1億人民幣,京東集團及個業務集團也會拿出一定比例的現金,大幅擴充“員工子女救助基金”的規模;此外,為了提高基層員工福利待遇,同時盡量減輕公司壓力,自2023年1月1日起,京東集團高級管理人員的現金薪酬降低10%-20%不等,職位越高降得越多。(中新財經)